Error loading page.
Try refreshing the page. If that doesn't work, there may be a network issue, and you can use our self test page to see what's preventing the page from loading.
Learn more about possible network issues or contact support for more help.

大逃離

ebook

人類逃離大一統帝國,才有繁榮與自由!

統一vs分裂,全球帝國史.宏觀比較之作

  現代經濟體系誕生的關鍵,始於羅馬帝國的消失不見

  綜觀人類歷史數千年,從東方的秦漢帝國到西方的羅馬帝國,大一統帝國堪稱歷史的常態。歐洲、東亞、南亞、中東與北非,大帝國幾乎無所不在。然而,本書作者席代爾主張,統一其實不利於制度競爭與經濟創新。如果人類過去從未逃離大一統帝國,那很可能就不會出現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今天的我們也無法逃離無知、壓迫、匱乏與疾病。

  那場史無前例的「大逃離」,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歐洲:曾經統治高達八成歐洲人口的羅馬帝國,滅亡後再也沒有重建。歐洲從此逃離羅馬,逃離大一統帝國的宰制,進入長期競爭的列國體系。

  換句話說,羅馬帝國滅亡後的千年分裂,正是歐洲日後在十七、十八世紀得以率先走向現代化的先決條件。如果羅馬帝國沒有滅亡,或者羅馬式大帝國再度重建,那麼今天我們所熟知的現代經濟,以及現代經濟帶來的繁榮與自由,很可能也不會出現。

  無法複製的羅馬經驗:從拜占庭到拿破崙的千年帝國「失敗史」

  大逃離如何可能?為了回答這個大哉問,本書首先要回顧羅馬帝國崛起的歷史。因為羅馬帝國當初得以稱霸歐洲的條件,正是攸關日後大一統帝國能否重建的關鍵。

  羅馬帝國為何崛起?席代爾指出,除了在地理上得天獨厚,羅馬人還打造了一套高度動員的經濟體系,變成了超級戰爭機器,因此稱霸了地中海,並在歐洲打造了史無前例的大帝國。

  為何羅馬式大帝國再也沒能重建?羅馬帝國滅亡後的歐洲,如何不斷成功逃離「大一統帝國的野心」?歐洲歷史上有沒有哪次經驗,是大一統帝國差點就要重新出現?好比說,如果拔都沒有下令撤軍,蒙古人是不是就能在歐洲建立媲美羅馬的大帝國?倘若拿破崙成功入侵英國,法蘭西是否就能統一歐洲?

  本書接著會分析拜占庭、阿拉伯、查理曼、德意志、蒙古、鄂圖曼、哈布斯堡與拿破崙等八個歐洲歷史上的關鍵時刻,藉由「反事實思考」的假設性思想實驗,逐一從天時、地利與人和等多重方面,檢證這些案例與羅馬帝國的條件差異,找出大一統帝國重建不能的根本原因。

  隨著重建大一統帝國的一次次失敗,歐洲逐漸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多中心列國體系與權力分立。當權力不再定於一尊,競爭成為新的常態。各國不斷競爭的結果,提高了創新的制度誘因,替日後的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與現代化創造了新的可能與機會。

  當中國陷入分久必合的陷阱,歐洲憑什麼擺脫統一的魔咒?

  同樣重要的問題是:為何只有歐洲逃離了大一統帝國?本書將以全球史的尺度,分析比較東亞、南亞、中東與北非等地的大帝國,特別是對照差異最大的歐洲與中國:前者在羅馬之後再無大一統帝國,反觀後者則從秦漢之後就陷入朝代興替的大一統帝國循環,而且帝國疆域還越來越大、分裂期越來越短。

  為什麼大逃離不是出現在中國?為何歐洲與中國在帝國發展上,走上了如此不同的道路?是地理環境的影響,還是人為制度的操作?

  從地理流域分布、中央集權的程度、與游牧大草原的鄰近程度、對海外探索的態度,到不同的財政與軍事制度,本書將逐一檢視地理、生態、文化、政治與經濟制度等各個層面,全方位解析中、西方在打造大一統帝國上的經驗異同,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導致十九世紀「西方崛起、中國衰落」的現代經濟大分流。

  席代爾將「經濟繁榮」與「逃離統一」相連,精彩論證「分裂競爭」才是「創新進步」的泉源。《大逃離》因此不僅是一本宏觀比較中、西方千年帝國成敗的大歷史,更是一本攸關人類生存條件的反思之作。

本書特色

  當羅馬碰上《西方憑什麼》與《大分流》:從千年歷史中找出現代經濟繁榮的條件。

  統一vs分裂:全球帝國史宏觀比較之作,改變你對東、西方大帝國歷史的想像。

  歷史從未遠去:大一統帝國的崛起與滅亡,至今仍攸關著人類繁榮與自由的命運。

得獎紀錄

  《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美國學術專業傑出出版獎(PROSE Award)決選

 

專文導讀

  林明仁|臺大經濟系特聘教授

 

共同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王一奇|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王道還|生物人類學者

  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蔡蔚群|北一女中歷史科教師

  

全球好評

  法蘭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作者

  大衛.克里斯欽|「大歷史」學派開創者

  彼得.梵科潘|《絲綢之路》作者

  喬爾.莫基爾|《富裕的槓桿》作者

  艾曼達.佛曼|《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冠軍作家

  菲利普.霍夫曼|《歐洲為何征服世界》作者

好評推薦

  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政治秩序的起源》作者:

  「本書的假設深具挑戰性且反直覺:羅馬式大一統帝國的失敗,催生出相互競爭的去中心化體系,才使得現代經濟增長成為可能。」

  大衛.克里斯欽(David Christian)|「大歷史」學派開創者:

  「席代爾從論證嚴謹的反事實思考中得出了驚人的結論:如果中世紀歐洲再度出現了新的羅馬式帝國,世界史都將改寫,今天可能也不會有所謂的現代性出現。」

  彼得.梵科潘(Peter Frankopan)|《絲綢之路》作者:

  「大膽挑釁的出色之作。」

  喬爾.莫基爾(Joel Mokyr)|《富裕的槓桿》作者:

  「學識驚人、野心龐大且思想深刻,席代爾不屈不撓地再度寫下足以顛覆全球史的創新之作。」

  艾曼達.佛曼(Amanda Foreman)|《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冠軍作家:

  「席代爾沒有同行,他以完全獨樹一格的方式,揭開影響人類生存卻又罕為人知的關鍵法則。」

  菲利普.霍夫曼(Philip T. Hoffman)|《歐洲為何征服世界》作者:

  「席代爾這部橫亙兩千年的全球史傑作告訴我們,當世界紛紛朝大一統帝國邁進時,西歐為何能在羅馬帝國瓦解後維持政治分裂之勢,以及為何這一長期差異能用來解釋持續性經濟成長的起源。」

  《泰晤士報》(The Times):

  「席代爾並不是在鼓吹『西方最優』或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事實上,本書予人的最深刻印象,就是人類進步並非勢所必然,而是極其脆弱與偶然。」

  《歐洲社會學學報》(European Journal of Sociology):

  「宛如一座由大量實證數據與嚴密論證支撐的紀念碑,出版即經典,足以名列過去二十餘年來的重要著作。」

  《經濟文獻雜誌》(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本書展示了經濟學領域如何受益於歷史學家,因為史家不僅能提供橫跨數世紀與多個大陸的大範圍歷史研究,還擁有對特定歷史時期的詳盡知識,並掌握最專業的學術動向。」

  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大學時候,老師要我們辯論:羅馬帝國的滅亡究竟是經濟的原因呢?還是道德的原因呢?辯論比賽總要評出勝負,但是羅馬帝國究竟因何沒落的爭議卻是永無止休。羅馬既然不是一天造成的,西方人甚至還把它叫作『永恆之城』,那麼以它為首都的帝國為何會土崩瓦解,也就大費思量。席代爾這本書給了你很有意思的答案,還跟你說了更多──從羅馬到中國,再說到大分流開創的繁榮與自由......。」

  王道還|生物人類學者:

  「大家都聽說過《羅馬帝國衰亡史》這部書,因為大國衰亡是歷史沉思的『原型』。兩千兩百年前的〈過秦論〉是同類作品。本書作者別具隻眼,主張『羅馬帝國的興起』是更重要的歷史問題。學者早就指出:羅馬帝國的一去不復返,造就了現代經濟發展──最近五百年『西』昇『東』降的歷史大勢。可是作者提醒我們:羅馬帝國的興起本就是機緣巧合的歷史事件。整部歐洲史,要是將羅馬帝國一筆勾銷,分裂、競爭造成的多中心舞台,仍是解放生產力、創意最最重要的條件。對『大國』崛起有興趣的讀者,絕不能錯過本書。」

  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Expand title description text
Publisher: 讀書共和國

Kindle Book

  • Release date: September 26, 2022

OverDrive Read

  • ISBN: 9786267052150
  • Release date: September 26, 2022

EPUB ebook

  • ISBN: 9786267052150
  • File size: 6305 KB
  • Release date: September 26, 2022

Formats

Kindle Book
OverDrive Read
EPUB ebook

subjects

History Nonfiction

Languages

Chinese

人類逃離大一統帝國,才有繁榮與自由!

統一vs分裂,全球帝國史.宏觀比較之作

  現代經濟體系誕生的關鍵,始於羅馬帝國的消失不見

  綜觀人類歷史數千年,從東方的秦漢帝國到西方的羅馬帝國,大一統帝國堪稱歷史的常態。歐洲、東亞、南亞、中東與北非,大帝國幾乎無所不在。然而,本書作者席代爾主張,統一其實不利於制度競爭與經濟創新。如果人類過去從未逃離大一統帝國,那很可能就不會出現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今天的我們也無法逃離無知、壓迫、匱乏與疾病。

  那場史無前例的「大逃離」,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歐洲:曾經統治高達八成歐洲人口的羅馬帝國,滅亡後再也沒有重建。歐洲從此逃離羅馬,逃離大一統帝國的宰制,進入長期競爭的列國體系。

  換句話說,羅馬帝國滅亡後的千年分裂,正是歐洲日後在十七、十八世紀得以率先走向現代化的先決條件。如果羅馬帝國沒有滅亡,或者羅馬式大帝國再度重建,那麼今天我們所熟知的現代經濟,以及現代經濟帶來的繁榮與自由,很可能也不會出現。

  無法複製的羅馬經驗:從拜占庭到拿破崙的千年帝國「失敗史」

  大逃離如何可能?為了回答這個大哉問,本書首先要回顧羅馬帝國崛起的歷史。因為羅馬帝國當初得以稱霸歐洲的條件,正是攸關日後大一統帝國能否重建的關鍵。

  羅馬帝國為何崛起?席代爾指出,除了在地理上得天獨厚,羅馬人還打造了一套高度動員的經濟體系,變成了超級戰爭機器,因此稱霸了地中海,並在歐洲打造了史無前例的大帝國。

  為何羅馬式大帝國再也沒能重建?羅馬帝國滅亡後的歐洲,如何不斷成功逃離「大一統帝國的野心」?歐洲歷史上有沒有哪次經驗,是大一統帝國差點就要重新出現?好比說,如果拔都沒有下令撤軍,蒙古人是不是就能在歐洲建立媲美羅馬的大帝國?倘若拿破崙成功入侵英國,法蘭西是否就能統一歐洲?

  本書接著會分析拜占庭、阿拉伯、查理曼、德意志、蒙古、鄂圖曼、哈布斯堡與拿破崙等八個歐洲歷史上的關鍵時刻,藉由「反事實思考」的假設性思想實驗,逐一從天時、地利與人和等多重方面,檢證這些案例與羅馬帝國的條件差異,找出大一統帝國重建不能的根本原因。

  隨著重建大一統帝國的一次次失敗,歐洲逐漸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多中心列國體系與權力分立。當權力不再定於一尊,競爭成為新的常態。各國不斷競爭的結果,提高了創新的制度誘因,替日後的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與現代化創造了新的可能與機會。

  當中國陷入分久必合的陷阱,歐洲憑什麼擺脫統一的魔咒?

  同樣重要的問題是:為何只有歐洲逃離了大一統帝國?本書將以全球史的尺度,分析比較東亞、南亞、中東與北非等地的大帝國,特別是對照差異最大的歐洲與中國:前者在羅馬之後再無大一統帝國,反觀後者則從秦漢之後就陷入朝代興替的大一統帝國循環,而且帝國疆域還越來越大、分裂期越來越短。

  為什麼大逃離不是出現在中國?為何歐洲與中國在帝國發展上,走上了如此不同的道路?是地理環境的影響,還是人為制度的操作?

  從地理流域分布、中央集權的程度、與游牧大草原的鄰近程度、對海外探索的態度,到不同的財政與軍事制度,本書將逐一檢視地理、生態、文化、政治與經濟制度等各個層面,全方位解析中、西方在打造大一統帝國上的經驗異同,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導致十九世紀「西方崛起、中國衰落」的現代經濟大分流。

  席代爾將「經濟繁榮」與「逃離統一」相連,精彩論證「分裂競爭」才是「創新進步」的泉源。《大逃離》因此不僅是一本宏觀比較中、西方千年帝國成敗的大歷史,更是一本攸關人類生存條件的反思之作。

本書特色

  當羅馬碰上《西方憑什麼》與《大分流》:從千年歷史中找出現代經濟繁榮的條件。

  統一vs分裂:全球帝國史宏觀比較之作,改變你對東、西方大帝國歷史的想像。

  歷史從未遠去:大一統帝國的崛起與滅亡,至今仍攸關著人類繁榮與自由的命運。

得獎紀錄

  《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美國學術專業傑出出版獎(PROSE Award)決選

 

專文導讀

  林明仁|臺大經濟系特聘教授

 

共同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王一奇|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王道還|生物人類學者

  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蔡蔚群|北一女中歷史科教師

  

全球好評

  法蘭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作者

  大衛.克里斯欽|「大歷史」學派開創者

  彼得.梵科潘|《絲綢之路》作者

  喬爾.莫基爾|《富裕的槓桿》作者

  艾曼達.佛曼|《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冠軍作家

  菲利普.霍夫曼|《歐洲為何征服世界》作者

好評推薦

  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政治秩序的起源》作者:

  「本書的假設深具挑戰性且反直覺:羅馬式大一統帝國的失敗,催生出相互競爭的去中心化體系,才使得現代經濟增長成為可能。」

  大衛.克里斯欽(David Christian)|「大歷史」學派開創者:

  「席代爾從論證嚴謹的反事實思考中得出了驚人的結論:如果中世紀歐洲再度出現了新的羅馬式帝國,世界史都將改寫,今天可能也不會有所謂的現代性出現。」

  彼得.梵科潘(Peter Frankopan)|《絲綢之路》作者:

  「大膽挑釁的出色之作。」

  喬爾.莫基爾(Joel Mokyr)|《富裕的槓桿》作者:

  「學識驚人、野心龐大且思想深刻,席代爾不屈不撓地再度寫下足以顛覆全球史的創新之作。」

  艾曼達.佛曼(Amanda Foreman)|《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冠軍作家:

  「席代爾沒有同行,他以完全獨樹一格的方式,揭開影響人類生存卻又罕為人知的關鍵法則。」

  菲利普.霍夫曼(Philip T. Hoffman)|《歐洲為何征服世界》作者:

  「席代爾這部橫亙兩千年的全球史傑作告訴我們,當世界紛紛朝大一統帝國邁進時,西歐為何能在羅馬帝國瓦解後維持政治分裂之勢,以及為何這一長期差異能用來解釋持續性經濟成長的起源。」

  《泰晤士報》(The Times):

  「席代爾並不是在鼓吹『西方最優』或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事實上,本書予人的最深刻印象,就是人類進步並非勢所必然,而是極其脆弱與偶然。」

  《歐洲社會學學報》(European Journal of Sociology):

  「宛如一座由大量實證數據與嚴密論證支撐的紀念碑,出版即經典,足以名列過去二十餘年來的重要著作。」

  《經濟文獻雜誌》(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本書展示了經濟學領域如何受益於歷史學家,因為史家不僅能提供橫跨數世紀與多個大陸的大範圍歷史研究,還擁有對特定歷史時期的詳盡知識,並掌握最專業的學術動向。」

  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大學時候,老師要我們辯論:羅馬帝國的滅亡究竟是經濟的原因呢?還是道德的原因呢?辯論比賽總要評出勝負,但是羅馬帝國究竟因何沒落的爭議卻是永無止休。羅馬既然不是一天造成的,西方人甚至還把它叫作『永恆之城』,那麼以它為首都的帝國為何會土崩瓦解,也就大費思量。席代爾這本書給了你很有意思的答案,還跟你說了更多──從羅馬到中國,再說到大分流開創的繁榮與自由......。」

  王道還|生物人類學者:

  「大家都聽說過《羅馬帝國衰亡史》這部書,因為大國衰亡是歷史沉思的『原型』。兩千兩百年前的〈過秦論〉是同類作品。本書作者別具隻眼,主張『羅馬帝國的興起』是更重要的歷史問題。學者早就指出:羅馬帝國的一去不復返,造就了現代經濟發展──最近五百年『西』昇『東』降的歷史大勢。可是作者提醒我們:羅馬帝國的興起本就是機緣巧合的歷史事件。整部歐洲史,要是將羅馬帝國一筆勾銷,分裂、競爭造成的多中心舞台,仍是解放生產力、創意最最重要的條件。對『大國』崛起有興趣的讀者,絕不能錯過本書。」

  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Expand title description text